2023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情况和2024年发展展望
2025-01-17

  2023年国内兔产业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但2024年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国际局势严峻,极端气候频发,全社会总体需求不强劲,新冠肺炎疫情的 ★★★“疤痕效应”影响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疫情的冲击效应依然没有完全消除。针对兔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提出以下建议。

  我国区域广大、需求分散★★★,在消费者对兔产品认识不足的情况下★★★,营销推广就成为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品牌建设也成为企业应该强化的工作。目前★★,我国的一些兔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崛起,但是其品牌建设★★★、营销创新能力还不足。另外★,虽然我国已有一些兔产品品牌,但多数品牌地域性较强,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等地区,缺乏全国知名品牌★,亟需加强品牌建设★★,开拓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打开知名度★。多数企业缺乏品牌规划,政府未能很好地运用好地理标志和区域公共品牌★★,导致消费者对兔产品优良特征不清楚,对兔产品品牌不了解,对兔产品的消费严重不足。

  本文总结了2023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目前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4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促进兔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技术建议。研究表明★,2023年我国兔业总体处于巩固和调整时期,肉兔产业处于高位★★,獭兔和毛兔则相对低迷。兔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良种普及率低、养殖成本高、兔病仍然时有发生、兔产品加工创新不足、产品营销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缓慢等。2024年,肉兔产业将趋于稳定,行情处于高位调整;獭兔产业继续调整★,獭兔市场将逐步回升;毛兔产业则蓄积后劲,毛兔市场将强势回升。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兔产品贸易的基本格局为出口兔肉和少量兔毛,进口兔皮,另外还出口兔皮和兔毛制品。世界兔肉贸易方面★,2023年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兔肉★★★,72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兔肉。兔肉总出口量3★★.015万t, 出口额1.45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包括西班牙、匈牙利、法国★、中国和欧盟★★,五国合计出口2★★.28万t★,出口额1★.077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兔肉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5★★.62%和 74.27%★★★。分国别来看,西班牙、匈牙利和法国出口额分别占20.38%、18.72%和13.08%,中国和欧盟分别出口11.01%和10.58%。另外,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欧盟和葡萄牙为进口的前5位国家★★,合计占进口总量的63.02%和进口额的57.66%★。主要出口国的平均出口价,匈牙利最高,为6★.58美元/kg,而西班牙最低,为3.56美元/kg。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兔产业的影响逐步淡化,但是受极端天气多发★、国际局势多变、能源和粮食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行业又进一步受到新因素的冲击,相对而言★★★,兔产业所受的影响较小★,基本延续了上一年的增长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长期以来,兔产品加工是制约兔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兔产品加工创新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兔毛和兔皮的加工产品相对单一★★★,新产品研发不够,对兔毛和兔皮的需求拉动不足,导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其次,兔肉产品加工创新力度不够★,除生鲜分割兔肉外,目前精深加工的兔肉产品主要为酱卤、腌腊及休闲兔肉干等传统产品,尽管产品品牌众多★★,但各品牌下的产品类型相似度极高。特别是休闲、酱卤类传统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适应不同地区市场需求的预调理兔肉★★、兔肉预制菜肴等产品少★★★。另外,预制加工和贮运保鲜技术缺乏,目前兔肉预制菜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菜肴工业化转换、特有风味保持、品质和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尚待突破★★★。梯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不充分,原料的精细化分割程度较低★★,难以形成高附加值的细分品类。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院张美莉教授课题组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③兔皮。以进口整张兔皮(HS编码43018010)为主★★, 同时出口少量未缝制整张兔皮(HS编码43021920)。近年来,我国整张兔皮进口连续大幅下降,2023年前11个月进口0.661万t★★,同比下降40%,降幅较大★★。2023年111月我国出口未缝制整张兔皮12.83t,同比下降51★★.12%(图 3)。

  疾病是养殖业的首要敌人★★★,做好疫病防控是养殖场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II型兔瘟,鉴于II型兔瘟在一些国家对兔产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已研制出II型兔瘟疫苗★★★,建议政府加快II型兔瘟疫苗的行政评审程序,尽快推进疫苗上市★★,从而预防兔瘟的发生★。另外,由于饲料禁抗引起的家兔死亡也是生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要加强饲料替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降低家兔发病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增加养 殖户收入。

  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玉米和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未来随着各行业的恢复★,饲料和人工等成本依然难以降低。为此,需要养殖场(户)科学养殖,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对于中小规模农户,积极开辟饲草资源,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控制饲料成本。对于大中型养殖企业适度推进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广大养殖企业(户)要密切关注市场和需求,强化产品营销推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兔肉产量45.6万t,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上年下降了6.56%。由于家兔养殖规模性并且分散化,因此疫情对其影响很快过去,2022年兔肉产量进一步增长★,达到45.9万t。预计2023年兔肉产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这是由于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兔肉产量下降了6.56%,2023年的高增速主要是恢复性增长。随着产量的增长,兔业产值也逐年上升★★。2023年预计达到3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图 2)。兔产业产值在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将达到 0.82%。总体来看,在其他多数畜牧业品种不景气甚至亏损的情况下★★★,2023 年兔业的表现依然一枝独秀。

  长期来看★,獭兔皮已经历了近10年的行情下滑,由约70元/张的高峰降低到2022年的几元钱一张,甚至出现有场无市没有交易的情况★★。期间为了维持獭兔产业的生产发展,养殖户基本采取了★★“以肉养皮”的策略,即以销售兔肉为主,兔皮为辅。在兔肉价格拉动下★★★,獭兔活兔的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一直围绕在20元/kg的长期平均水平波动★★。2020年下半年以来★★★,獭兔活兔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獭兔产业的发展依然实行“皮肉兼用★★★、 以肉为主”的策略,同时进一步注重兔皮质量,随着库存优质獭兔皮的消化和兔皮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獭兔产业有望逐步回归到其本源★★★,即“以优质兔皮为主”的格局。2023年獭兔产业将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态势★★,而且依然是以销售兔肉为主,獭兔皮行情将依然相对低迷。

  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养殖生产★、轻视加工营销, 导致兔产品加工一直滞后,产品相对单一★★,难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近年来,加工企业强化了新产品开发力度★★,特别是在政府鼓励“预制菜”发展背景下★,丰富多样的兔肉预制菜产品不断问世,但是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还需加强★。政府、教学科研机构和协会等社会服务组织应加强兔产业和兔文化宣传,兔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应强化产品和品牌宣传。对于兔毛和兔皮加工企业,近年来也设计和加工了一系列产品,但是销售渠道需要创新★,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总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更需要不断加强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力度★★,应充分发挥兔产品优良特性的优势,多渠道宣传推广,挖掘消费者潜力★★,激发消费★★★,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023年度,兔肉价格先升后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月份的36.5元/kg上升到4月份的40元/kg(数据来源于国家兔产业大数据平台 )★★★,之后下降到12月份的28★★★.1元/kg。肉兔活兔价格的波动趋势与兔肉类似★★。总体来看,目前兔肉价格是过去十年来的中上水平。獭兔活兔价格2023年处于稳定状态,从1月的25.5元/kg小幅波动至12月份的24元/kg。兔毛价格趋于上涨★★,其中粗毛价格上升势头强劲★,由年初的226.67元/kg上升到年底的278★★.33元/kg,剪毛统货价格则全年稳定在140元/kg左右。

  与獭兔产业类似,自从2013年下半年“手拔毛”事件以来★, 毛兔产业就进入一直下行的通道,兔毛出口受阻,加工滞后★★★,库存增加★,毛兔养殖户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许多养殖户转向肉兔养殖或退出家兔养殖。到2016年兔毛价格一直下滑到接近长期成本水平即120元/kg(剪毛统货),此后一直维持在此水平上波动★。随着兔毛加工企业的加工创新以及兔毛分梳技术的改进,兔毛掉毛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纺织行业中兔毛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兔毛出口的小幅恢复,粗毛的需求不断增加,粗毛价格开始趋于上升。另外★★,在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一些传统的兔毛服装服饰加工企业转向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在大数据和线上销售助力下,这些企业开始布局销售网络,兔毛产品的销售将趋于较快增长。在兔毛加工和销售不断扩大的带动下,兔毛需求也将呈上升态势,预计2024年毛兔产业开始进一步回升★★★。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兔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肉兔★★★、獭兔和毛兔由于各自生产和市场的特点不同,其具体表现差异较大。2024年兔产业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目前★★★,我国引进了优秀的国外专门化品种和品系,也培育了生产性能优异的肉兔品种(配套系), 具有了一定的供种能力。然而,无论是引入品种,还是本地品种和培育品种,其国内繁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种兔价格较高,这极大地抑制了养殖户对种兔的需求。为此,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我国各地家兔种质资源★,继续强化家兔新品种的培育,另一方面要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增加良种繁育场数量,提升供种能力★★★,从而降低良种价格;另外,也要加强肉兔良种的宣传推广力度★, 强化广大养殖户对良种的科学认识,推动选种选配技术的推广普及。

  从图4可以看出★★,兔肉价格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由2016年1月的18.20元/kg上升到2022年12月的25★★.57元/kg★,但2023年以来开始回落★★★,2023年12月下降到28.69元/kg★★。由于兔肉主要是买方市场,因此活兔价格主要受兔肉市场和兔肉价格的拉动。从图1的肉兔产业指数也可以看出★,肉兔产业将趋于稳定,并有可能出现小幅下降★★。

  华南包装展Show Walk之【智能包装 x 智慧物流】专线精准导航,智能包装设备及环保物流包材轻松配齐

  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2023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目前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4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促进兔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技术建议。研究表明,2023年我国兔业总体处于巩固和调整时期,肉兔产业处于高位,獭兔和毛兔则相对低迷。兔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良种普及率低、养殖成本高★★、兔病仍然时有发生★、兔产品加工创新不足★★★、产品营销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缓慢等。2024年,肉兔产业将趋于稳定,行情处于高位调整★★★;獭兔产业继续调整,獭兔市场将逐步回升★★★;毛兔产业则蓄积后劲,毛兔市场将强势回升。论文最后

  ①兔肉。多年来我国兔肉一直为净出口。2023年前11个月出口兔肉(HS编码02081020)0.36万t,同比上升5★★.88%★★★,全年预计出口0★★.38万t。实际上,2015年以来我国兔肉出口呈显着下降趋势,2014年出口1.28万t★,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下降至 0.81万t和0★★.64万t★★。2017年略有回升,达到0.70万t,但 20182021年持续下降★,达到0.40万t。

  家兔属于单胃草食家畜,饲草中的纤维是必须的营养来源,但2023年苜蓿、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兔业养殖成本较快提高。对于粗饲料而言★★,种类繁多★、零散,体积大、 比重轻,贮藏难度大★★★,且营养价值评价相关数据不完善,大大限制了其使用★★★。粗饲料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家兔养殖成本控制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饲料成本占家兔养殖成本的70%左右,较高的饲料价格推动了养殖成本的上涨。另外,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养殖成本的上升。在农村地区★,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少,并且多数不愿意从事畜牧养殖★★,导致雇工成本高,同时还难以雇佣到青壮年劳动力。养殖的高成本,一方面压低了养殖户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也影响了养殖效率。

  在饲料禁抗之前,多数兔场通过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预防兔病的发生★★。饲料禁抗后★★★,由于短期内替抗技术缺乏,导致兔病时有发生,养殖户只能依靠抗生素等药品进行治疗★。近年来,各地养殖户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特别是中药材等生物替抗产品,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发生,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饲料禁抗很好地保证了兔肉的质量安全★★,但短期内导致兔场的发病率提高★★★,需要养殖企业(户)★★、政府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找到有效的替抗产品或技术。

  ②兔毛和兔皮★★。2022年我国全年出口兔毛(HS编码51053910)132★★.37t★。2023年前11个月出口78.19t★★, 同比下降 43.74%,预计全年出口81.19t。另外,兔毛制品(HS编码 61101920)出口9★★★.73万件,包括织钩编套头衫、开襟衫★★、外穿背心等,预计全年将出口10.23万件,实现较大幅度增加。

  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产经企业2023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情况和2024年发展展望

  1月第1周(2024年12月30—2025年1月5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和白条肉出厂价格情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兔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很快得以恢复,特别是2022年在多数畜种养殖利润很低或亏损情况下,肉兔养殖一直维持较高利润水平,2023年兔产业在逐步恢复的基础上稳步发展。20212023年兔产业指数不断提高,分别为131.42、139.31和144★.41★★★。但从2023年月度指数来看★,兔产业指数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由1月份的151.07下降到7月份的132.19,12月份进一步下降到126.58(图1)。可以看出★★★,兔产业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上升后★★★,开始进入巩固和调整阶段。

  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兔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不断探索产业升级。对于规模化兔场,要积极探索通过温湿度★★、光照、通风智能化调整★★★,保证环境适宜和生物安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 减少劳动工人的用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家兔养殖效率;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积极探索兔场购销等生产经营信息的数字化,逐步形成兔场生产经营“数据库★★★”,通过智能化科学分析,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效率和效益。

  受需求拉动和智能技术推动的共同作用★★★,多年来肉兔产业持续发展★★★。过去5年★★★,肉兔产业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即使近年来面临疫情等冲击,兔肉价格依然维持上升态势。在其他畜禽养殖利润较小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肉兔养殖依然利润丰厚★★★。但是★,未来几年肉兔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这除了受其他行业不景气的外部影响外,过去几年肉兔产业较快的扩张也大大增加了供给★★★。

  从2023年肉兔市场的走势来看,2024年肉兔产业将进入调整期,兔肉行情预计将趋于稳定或有所回落,这主要是由于过去2年来家兔养殖的高利润刺激了一些投资进入兔业,另外,其他畜禽产业低迷的大环境也将引起肉兔产业的回落。为此★★★,需要通过宣传适度引导,避免更多的资本进入肉兔养殖;与此相反★★,对于毛兔养殖,则要关注兔毛产品销售扩张带来的兔毛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较多的养殖户进入毛兔养殖,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獭兔养殖,在2024年则预计维持2023年的特点★,继续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步入快速数字化阶段,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在兔产业数字化发展★、兔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只有少数大型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比如★★★,河南济源阳光兔业等★,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或者还没有科学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多数中小型兔业企业,特别是养殖企业(养殖户),严重缺乏企业数据资源的积累,没有“数字化账本”,难以及时掌 握本企业的成本收益现状★,更难以与其他先进企业进行科学比较,取长补短。另外★★★,多数企业重流通的数字化(电商★、直播带货等),忽视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是数字化的高级阶段★,建设智慧兔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家兔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完善,导致良种供给不足,与庞大的养殖需求相比,良种普及率还不高★。目前★★,良种普及率在70%左右★★★。主要原因:一方面,很多中小型兔场未能意识到种兔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土办法,自己换种,或就近购买生产性能不佳的种兔,而由于养殖户本身不具备科学的种兔选留能力★,从而造成良种肉兔生产性能退化★,逐渐落后于原来的生产性能★★★;另一方面,优良种兔价格相对较高,这是制约良种普及的关键因素,不论是引进国外品种,或者国内自行培育品种,其成本都相对较高★★★,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接受★。